•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西部开发献青春,砥砺前行展新篇”系列报道(二十一)|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24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时间:2024-07-26 浏览量:[]次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实践中学真知、炼本领、磨心性,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行动,为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组织开展了“研行万里—西部开发献青春,砥砺前行展新篇”2024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组建37支校级实践队赴云、贵、川、渝等西部地区开展实践活动。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开设专栏持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为探索西部旅游发展有效路径,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组建“西部大开发实践先锋队”赴贵州省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及贵州省陇脚村,开展以“勇担西部大开发使命,用实践书写壮丽篇章”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发展实践活动。

图1: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7月15日,实践队首先抵达贵州省陇脚村党群服务中心,结合专业所长与该村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农业与当地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并充分了解当地农业旅游现状。

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位于贵阳市北部,距贵阳市中心44公里,辖区内共有318户,1074人。该村距乌当区城中心32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地域面积1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5亩,森林面积5100亩,拥有上陇脚、下陇脚、香纸沟、白水河、葫芦冲5个自然村寨,有上陇脚、下陇脚、香纸沟、白水河、葫芦冲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等民族。因此,陇脚村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据工作人员介绍,陇脚村村集体公司已与贵州迭代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合作经营了“童梦溪田”旅游项目,构建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企业+农户”的发展新格局,并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下好全乡一盘棋的考虑下,将香纸沟风景名胜区纳入旅游发展重点区域,争取上级资金近5000万投入景区建设。此举切实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确保了村级组织“为民办事,有钱办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收益。

全村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从事旅游行业人员近500人。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陇脚村不断探索新的旅游模式,寻求新的旅游机遇,结合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优势,利用白水河清浅且适合小朋友嬉戏的特点,做好“水韵”大文章,衍生出烧烤、露营、研学、户外探险等多环节的旅游业态,有效推动了全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仍呈增加趋势。在旅游旺季,平均每周末的停车费可达7万元,预计本年度旅游总收入达50万元,这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图2: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图3:实践队认真了解“陇脚村”基本情况

7月16日,实践队来到了陇脚村香纸沟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香纸沟的古法造纸,工艺古朴,历史悠久;几百年来一直坚持沿用科学古籍《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造竹纸”方法,香纸沟古法造纸的整套操作过程和《天工开物》记述的蔡伦造纸术七十二道工序几乎相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香纸沟古法造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碾车缓缓滚动,发出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里600余年的历史,沟渠边悬空而架的水车吱吱作响,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600年前,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为原材料制作成“香纸”,用来缅怀先祖和征战死亡的将士,记录着布依族人民的生活点滴。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在当地群众的口传身教下,这张“香纸”成为了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见证者,让我们深刻感受每一片纸承载的历史的厚重与匠人的坚持。在那里,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实践队员们近距离参观了博物馆中的香纸艺术品。步入展厅,迎面就能看到一幅贵州香纸沟纸雕作品:一位头罩白色头巾、身着绿色绣花中装的布依族姑娘栩栩如生,画像清晰写实。除了雕刻画外,馆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品,例如香纸上的油画、用香纸制作的雕像等。

通过参观博物馆,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造纸文化,也深刻体会到了香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对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图4:实践队在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内参观

图5:实践队在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前合照

7月17日,实践队走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深入了解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内设数字中国、数化万物、云上筑梦、未来已来和智慧体验五个展区,让人们真切感受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

首先在展厅中,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播放了一段关于国家大数据的宣传视频,视频内容追溯其历史背景,讲述大数据中心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让大家对大数据中心的起源有清晰的认知。随后,队员们认真学习讨论了贵州大数据发展中的“贵州智慧”和“贵州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据了解,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承担了国家发展大数据在“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资源流通”等多方面的试验任务,并推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落地生根,促进大数据与贵州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

进入展厅,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农业、服务业、民生、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的成果便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中,队员们了解了许多大数据融合成果,例如满帮集团仅成立6年,平台上平均每年活跃司机便超过了281万、活跃货主超过145万,成为了国内“互联网+物流”领军企业;“一码贵州”智慧对接平台入驻生产主体3.75万家,上架贵州各类特色商品11.06万个,累计带动交易164.4亿元,有效助力黔货出山、助推消费扶贫;朗玛信息乘着大数据东风,形成“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闭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五度入选“中国互联网100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等。这些鲜活的案例无不让作为参观者的实践队员们感叹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工作人员还介绍了智慧农业、工业数字化、智慧文旅、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城市以及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并讲解了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应用、元宇宙、平台经济、数据安全、数据流通交易和5G等大数据的新技术应用。

在参观过程中,花果园社区大脑暨城市治理运营平台与石阡苔茶大数据云平台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前者可以识别监控中出现的人员是否为在逃人员,并监控电梯运行状况及楼道卫生等;后者则实现茶叶种植全流程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能够实时展现石阡县各茶园和制茶工厂的运营情况以及茶叶的产销量和价格等数据。

图6、图7: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进行讲解

图8:实践队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合照

本次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社会实践队沿着西部大开发的路线深入贵州,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西部大开发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从乡村发展到科技振兴,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和奋斗。队员们表示,作为农生学子,要强化使命担当,知行合一,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投稿单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通讯员:袁晓龙

撰稿:赵卓文 柳越 王晓菲

摄影:魏怡婷 许静云 张笑瑗

审核:李唐思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