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2023年暑假,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广大研究生开展总书记足迹大寻访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研习之路悟思想,深学笃行建新功”为主线,引导广大研究生在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本次活动共组建校级实践团队48支、院级实践团队百余支,动员千余名研究生奔赴全国各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入村寨、下社区、进企业、访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将持续推出相关专题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身体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2023年7月3日-7月5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望来路,向新程”实践队在团委书记杜和军老师、研究生辅导员向晓慧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开展“研行万里建新功”2023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1 音乐学院“望来路,向新程”实践队合影)
别样“初心之旅”
7月3日,追随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的脚步,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初心小院——习近平总书记与中益乡干部群众促膝长谈的地方,这也是老共产党员马培清所在的家。小院展厅里详细记录着中益乡的脱贫历程,饱含了中益乡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脱贫精神。
通过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益乡纪实”,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初心广场上鲜红的“初心”两个大字,仿佛像一个警钟敲打着同学们的心,提醒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驻足其间,同学们沉浸领悟“初心”,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图2 实践队队员在初心小院入党誓词旁合影)

(图3 杜和军老师在初心小院讲话)
聆听乡村,艺术下乡
7月3日晚,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花溪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谭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就“音乐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留守儿童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大问题,“如何联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如何突破乡村教育缺少文化浸润的困境”“如何加强音乐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走访中实践队还发现,今日的中益乡人民已经过上了“笑口常开”的幸福生活,但精神文化的引领和浸润还需不断深入 
(图4 实践队与谭老师合影留念)
情暖童心,携爱同行
7月4日,实践队前往中益乡盐井村,用音乐关爱留守儿童,暖心田、润童心,开展了一场生动精彩的音乐课。隔代养育、长期与父母分别等现实情况,导致有些留守儿童存在着隐性或显性的情感缺失,大多表现得内敛、敏感、偏激。实践队队员们带领小朋友们认识和鉴赏手风琴、巴松、古琴等乐器,引导小朋友们通过音乐去记录心情、表达情感,使心灵得到疗愈。最后,实践队队员向小朋友们教唱了一首歌曲——《送别》,希望音乐能成为小朋友们的情感寄托。课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还为留守儿童送上了文具和读物,希望能为他们的心灵点亮一盏灯。

(图5 实践队队员为留守儿童讲授器乐①)

(图6 实践队队员为留守儿童讲授器乐②)

(图7 实践队队员向留守儿童教唱歌曲)
非遗传承,匠心坚守—石柱“土戏”
为保护和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戏,实践队联系了土戏传承人谭登全老人和他的徒弟们,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调研访谈,在学习中感受、体悟传统地方戏曲的魅力,了解土戏的发展环境和传承困境。作为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实践队队员们立志要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在实践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8 传承人为队员们讲解土戏)

(图9 实践队与传承人合影留念)
别样“村晚”传党音、润人心
7月4日晚,实践队盛装出席,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的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夏日“乡村晚会”。石柱传统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舞朗诵《山村的夜晚》、器乐合奏、流行演唱等节目精彩不断、好戏连连。最后一曲《灯火里的中国》唱响民音,唱出乡情,而后伴着盛大的篝火仪式和传统土家族的摆手舞,晚会在村民的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
一次小小的“村晚”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播撒下了音乐的种子,接续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演出环节掌声四起,村民们既是为动人的乐曲鼓掌,也是为这群“肯吃苦有才干”的音院学子们点赞。

(图10 实践队与中益乡村民合影留念)

(图11 实践队队员在“村晚”上表演①)

(图12 实践队队员在“村晚”上表演②)

(图13 实践队队员在“村晚”上表演③)
投稿单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通讯员:向晓慧
撰稿人:向晓慧 李赛
拍照人:冯佳绮 李茂涵
审核领导:范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