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扬“石榴籽”精神,浇灌“共同体”之花——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榴籽”暑期研学小分队赴化屋村实践活动纪实(一)

时间:2023-07-18 浏览量:[]次

2023年7月8日,清晨五点半的西南大学,天色拂晓,一草一木尚在睡梦之中,石榴籽暑期研学小分队队员却已带上行装集合完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科研秘书王飒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化屋村,开展此次研行万里建新功的暑期社会实践。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颠簸,我们在《强国一代有我在》的合唱中、在一首首红歌、民歌旋律的陪伴下,终于抵达了乌江江畔的化屋村。沿途我们都惊诧、感叹于满目绿意盎然的山光水色,一栋栋新建的红砖白墙小楼房在漫山树林中若隐若现。

下午,在驻村干部周尚乾的引导下,我们去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身调研的村民——赵玉学家中。曾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制作黄粑的赵玉学同我们讲到:“以前化屋村穷困不堪,一副穷乡僻壤的荒凉景象,但正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的落地,才让这个穷困村落焕发生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自己前些年都是在莆田等地务工,看到了家乡发展的转机后毅然决然归乡响应政府政策号召,结合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和特色食品“黄粑”进行创业。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来到他家后,赵玉学抓住了机遇,不仅注册了“赵玉学黄粑”商标,生产销售化屋村特色美食黄粑,还将自家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收入愈发稳定,日子越过越好。“化屋村和黄粑产业的发展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恩情”“黄粑产业的发展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习近平总书记。”赵玉学追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时不禁感慨到

在拜访完赵玉学的归途中,当地开设蔬菜大棚的村民看到我们一行人后,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大棚中去采摘圣女果,将一捧又一捧的可口果实递到我们手中。我们带着赵玉学对脱贫致富的感慨、当地村民的好客之情满载而归。

晚风送凉,在乌江潺潺水声和月色灯火交映中,我们来到当地村委处,和同在化屋村进行调研的贵州大学法学院和江苏大学实践队伍开展联谊会,彼此分享在调研中的收获、经验。通过各有侧重的调研,我们从支柱产业、生态优化、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看到了化屋村在脱贫致富路上印下的一个个坚实脚印,化屋村赫然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模范村庄。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林沛昀 供图郭菀昕 冉小涵 审核 刘东升 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