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榴籽”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云南腾冲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时间:2023-07-18 浏览量:[]次

为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榴籽"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7日前往云南省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开展"研行万里建新功,乡村振兴看腾冲"系列活动。

7月7日上午,"石榴籽"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与村支部副书记李家免在党员经营户里进行交流互动。首先,实践队队员郭旋旋就该村的脱贫攻坚历程展开提问,特别问到了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要如何提高干部的素质这一重要问题;紧接着,她围绕乡村振兴五大建设内容在落实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展开提问,重点询问了号召青年人才返乡参与家乡建设以及党群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

李副书记耐心地解答困惑,他详细介绍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即把现代农业发展与旅游景观打造相结合,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着力引导全体村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关于留住青年人才的问题,他表示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挑战,目前的初步措施是从本村的在读大学生入手,对其进行思想工作并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他们参与到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最后,李副书记介绍了村党支部的人员架构和专门职责,还专门强调为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村党支部除了定期召开例行工作会议外还定期开展学习会议,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行学习和研讨。此外,李副书记还就未来规划补充道,“为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村党支部成员还将专门参加电商直播的相关培训,以期扩宽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

交流结束后,实践队跟随村副书记的脚步来到了脱贫户家中,专门寻访了习近平总书记曾亲切走访慰问过的村民李发顺家。队员们询问了李发顺家近年来的变化,李发顺的家人表示目前家里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种植和司莫拉景区餐厅的运营,在疫情过后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在李发顺家的餐厅中,队员们还体验了当地特色产品“大米粑粑”的制作过程。

下午,实践队队员来到崇文重教的著名侨乡和顺古镇。恰逢雨季,队员们虽感行路不便,但朦胧烟雨中的和顺古镇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风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和顺图书馆,了解到它源起于五四运动时期旅缅爱国侨胞成立的咸新社,并且有多位名人为其题字,如胡适和熊庆来等。随后,队员们来到艾思奇纪念馆,知悉了艾思奇的生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做出的伟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到,“艾思奇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并强调由艾思奇所倡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司莫拉佤族村是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范本,通过亲身参与调查研究,实践队队员对党的各级组织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正如李副书记一直挂在嘴边的“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本的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正是有这样一支鼓足干劲、奋力拼搏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进行乡村建设,才有了司莫拉如今的美好生活。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 供稿:郭旋旋 供图:盛思琦 审核:刘东升 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