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聚力、绿创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 “宜”起学“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四川宜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一)

时间:2023-07-18 浏览量:[]次

为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上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7月7日“宜”起学“习”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青春聚力、绿创发展”活动主题,前往四川省宜宾市,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开展2023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资源”蕴藏“党史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宜宾养育了李硕勋、赵一曼、阳翰笙、唐君毅、余泽鸿等无数革命先烈和文坛大师,是中国抗战时期教育、科研、文化薪火传续的功勋城,是文化抗战圣地。为了加强思想的先进性,宣传党的光辉事迹,赓续红色精神,实践队来到赵一曼纪念馆,聆听“血沃白山黑水”的巾帼英雄声音,感悟“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革命信仰。

在进入纪念馆前,队员们先在赵一曼雕塑前宣读入党誓词。参加本次实践活动的所有党员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

随后,队员们透过展览柜中的文字、影像、服饰等文物,认真学习了解了赵一曼同志“启蒙·抗争”“觉醒·磨练”“抗战·救亡”“坚贞·殉国”“铭记·奋进”的传奇一生。特别是在看到赵一曼同志留给年仅八岁儿子的家书时,队员们纷纷都泪湿眼眶。实践队队员王爱玲表示,这封家书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思念、不舍和愧疚,她把自己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信念、对抗日的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和牺牲,给儿子最后一次示教。

历史川流不息,薪火代代相传。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党员要学习赵一曼同志信仰坚定、初心不渝的精神品质;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前仆后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尚品格。

秀美三江口,烟云笼水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实践队来到宜宾三江口进行实地调研,感受三江口区域从大量老旧院落和破产企业、侵占岸线严重,到绿草如茵、步道蜿蜒、江水清澈的巨大变化。

从现场走访发现,在三江口的护栏上,告示牌提示着人们这里的禁钓区与禁钓期。近年来,宜宾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努力打好“蓝绿”保卫战。一名宜宾游泳协会成员向队员们讲到,“钓鱼的人看不到了,江边环境更美了,甚至可以在江边看到江豚的身影。”

通过了解长江水域实施禁捕、退捕等生态保护措施,实践队一行人更为牢固地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马克思主义学院“宜”起学“习”暑期社会实践队要牢记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嘱托,在党史教育中赓续红色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增长才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争做新时代的强国好青年!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 供稿:贾玲杰 赵华嫄 供图:田川 审核:刘东升 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