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文社院】文承化雨,童心向阳 —记2017级学硕研究生实践服务队主题实践活动

时间:2018-03-22 浏览量:[]次

“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以后还会来吗?”夕阳下的操场上,北碚区东阳小学三年级的田云婷拉着温艳青的手,依依不舍地说。3月13日,温艳青和她所在的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17级学硕研究生实践服务团队在这所乡村小学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就全部结束了。四天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温艳青和她的同学们与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三头牛,叩住一个人。谜底是一个我们人人都拥有的东西,两个字。”3月10日,第一天。在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和热身游戏后,温艳青向同学们抛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答案是生命。也就是‘三牛叩一人’。”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命教育”开始了。“游戏可以再来一次,但生命可以再来一次吗?”温艳青的问题让孩子们沉默了,也让他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3月11日,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被分成三组学习手工艺品制作。温艳青、刘佩负责的是第一实践小组。她们将教授同学们丝袜花的制作技巧。“带领同学们进行丝袜花制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她们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精神。”聪明的小朋友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其中,“七彩兔和神奇玫瑰”的故事更是被选为当天最精彩的故事。

3月12日,孩子们发现前两天哥哥姐姐们穿着的黄色背心变成了一件件华美、优雅的古装。“同学们你们看,哥哥姐姐们今天穿的是什么呀?”“古装!”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其实,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叫作汉服,是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不能将它简单地称为古装。”伴随悠扬的音乐,肖天雨向大家介绍了有关汉服的各种知识、款式、场合以及复兴汉服的意义。

四天的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意义深远。一方面,丰富了这些乡村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成员们也将生命教育、社会互动、团体动力等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融合进实践当中,提升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