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3点,由西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科学处主办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以《中华大典·工业典》为主要史料”学术讲座在西南大学田家炳八楼涵慧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教授主讲,西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兼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郭亮主持,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徐天虹、副院长邹芙都、荣休教授卢华语,以及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蒋朴、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近百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魏明孔,男,甘肃皋兰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二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评论》主编。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社长、主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重点学科经济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历史、传统经济史、区域经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隋唐手工业研究》《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等专著,主编《中华大典·工业典》等专著10余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讲座伊始,郭亮老师介绍了魏明孔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地位。随后,魏明孔教授以改革开放40年之际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引入,认为当下的严峻形势与挑战需要经济史学界以学理回应,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从我国历史中汲取营养,而工匠精神即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视角。魏教授认为,我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手工业的历史,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的输出地之一,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领先密切相关,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工匠精神的梳理,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镜鉴价值。
接下来,魏明孔教授从“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追求”、“专心致志:工匠精神的特点”、“坚守传承:工匠精神的灵魂”、“创新发展:工匠精神的境界”、“协作和谐:工匠精神的风尚”、“诚信义气:工匠精神的理念”、“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的前提”七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其中的史料以他本人主编的《中华大典·工业典》为基础。魏教授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手工业遗迹或手工业产品实例,将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细致地描摹出来。最后,魏教授指出,手工业生产早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因子的一部分,匠心卓越,追求完美,古今相通。在追求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当代中国,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挖掘整理传统社会工匠精神这份文化遗产。

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魏教授带领在场教师及同学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剖析,其观点更启发了在场教师及同学们的思考,使得在场教师及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供稿:何开雨分管老师审核: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