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含弘学子讲堂之“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专题论坛圆满举行

时间:2024-05-20 浏览量:[]次

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文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承办。由来自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2023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林叶灵同学、文学院202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学斗同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2023级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阳采馨同学担任主讲人。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代表、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研究生会、文学院研究生会以及所内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林叶灵同学围绕甲骨缀合问题,讲述了人工智能在甲骨学中发挥的作用。甲骨由于常年埋藏于地下,往往呈现分裂破碎的形态,学者们只能通过甲骨的辞例、干支、兆纹等线索的规律将甲骨碎片经过拼接,使其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卜辞。传统的缀合方式是人工缀合,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标准不统一,常常会产生由于个人知识水平局限而导致的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开始参与甲骨缀合工作,并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10月31日,河南大学教授张重生正式发布了全国首款AI甲骨缀合产品——“缀多多”,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批量缀合甲骨,大大提高了甲骨缀合的效率及准确性。人工智能的使用将学者们从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身于更重要的文献研究工作中。

刘学斗同学的宣讲围绕人工智能大发展对中文系学科设置的影响展开,从当前中文系二级学科设置的现状出发,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对语言学理论突破以及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探讨了未来语言学从中文系独立出去并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他在宣讲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基本都是靠数据驱动,给出的答案是数据搜索的结果,而不能替代人类的思考创造。人工智能要想实现其终极目标,对语言的破解是绕不开的,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语言学人才。当前语言学只是中文系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缺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培养,所以培养出的语言学人才往往不适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阳采馨同学就人工智能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展开。例如在家庭关系中,人工智能使家庭成员得以解放,从而投身对家庭福祉更有益的事,但功能的疏解可能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联系更松散。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扮演家庭成员角色的需求,如人工智能儿童、人工智能伴侣、人工智能长辈等,当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原来用来规范人类家庭成员的伦理很难再直接适用,而且关系身份的传递也可能导致认知上的混乱以及在诸多关系中都可能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继宣讲人精彩的宣讲后,在座同学也积极进行了关于本次主题论坛的讨论。最后,主持人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系统化建设,建立全面、科学的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和完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我们才能确保其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以理智、科学的态度顺应人机结合的发展潮流,秉持向善、自由、尊重、公平等价值观处理人机结合所引发的问题,把伦理规范引入人与机器的关系中,为建设道德共同体凝聚科技共识,才能不断创造更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研究生会

文学院研究生会

供稿:阳采馨

供图:徐京可

校审:蒙琪缘 杨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