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西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心理学部承办、赵玉芳教授牵头的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全球化与个人文化道德发展 跨文化学习与道德教育”在心理学部213开展。心理学部毕重增教授、国家治理学院张永红副教授出席。2022级心理学研究生聂沛文担任主持,近20名我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沙龙。
首先,赵娜琳同学分享了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经历丰富的个体在共情上的特征变化及其可能的中间机制。她提出全球化的加速使人们的多元文化经历日渐丰富,并带来诸如增加信任、降低偏见、促进大规模合作等一系列积极效应。这些积极效应可能源于多元文化经历的增加能够提升文化敏感性以及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共情他人。研究采用多元文化经历评估量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和人际反应指数量表等进行验证,扩展了我们对具有丰富多元文化经历的个体在共情特征上的理解。
其次,莫雪敏同学报告了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类型的新变化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她提出根据文化道德理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与道德判断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应当从一维视角转变为双维视角考察文化取向的新变化特征以及对道德判断的作用和其心理机制。研究通过文化取向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和道德判断量表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文化取向在不道德行为判断上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差异模式,帮助我们深化了对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理解,同时促进了文化取向差异下道德判断方面的研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增多,促进了文化的深度交融与互相影响。这种趋势让我们开始思考多元文化背景对于共情和道德判断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应对个人与共情、道德判断之间的复杂关系。此次学术沙龙的分享和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议题,并为我们提供应对这一挑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