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下午,含弘学子讲堂之“卓越之材,持续之能”学术报告分享会在学院21教105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分享会由学院2021级洁净能源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一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赖欣、纳米生物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莫才清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吴限晔担任主讲人。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代表、材料与能源学院第十届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及学院各年级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分享会由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代坚主持。
陈一凡同学的报告《普鲁士蓝类似物材料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替代品的潜力,着重于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特性,如独特的开放框架结构、丰富的储钠位点和较大的钠离子迁移通道,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优异的储钠材料。然而,普鲁士蓝类似物在合成过程中易产生结晶水和结构缺陷,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他介绍了通过合成优化、表面改性和复合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材料性能和稳定性。
赖欣同学在《双晶镁沿孪晶界裂纹扩展过程的塑性变形响应》报告中探讨了镁的密排六方(hcp)结构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她使用分子动力学(MD)和基于内聚力方法(CZM)的有限元方法(FEM)来研究双晶镁的裂纹扩展行为,特别是孪晶界(TB)对镁的裂纹行为和塑性的影响。她发现裂纹扩展的速度和形态受裂尖附近的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理解镁合金的断裂和塑性行为至关重要。
莫才清同学在《纤维素基多功能材料的一体化构筑》中聚焦于纤维素的环保和多功能性。她介绍了一种将醋酸纤维素和多壁碳纳米管与天然皮革结合的策略,用于制备具有热辐射特性的织物,旨在应对全球高温高湿的极端气候。这种纤维素基材料通过光热转化、光热蒸发和辐射制冷途径,实现了零能耗、零排放的热湿度调节。
吴限晔同学的报告《Ni-Ti合金在强载荷下的动态损伤》关注了Ni-Ti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层裂现象。他通过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纳米晶Ni-Ti合金在强动载荷下多层层裂行为的影响。发现不同晶粒尺寸下微结构演化存在差异性,并且层裂过程中孔洞形核方式由沿晶形核转变为沿晶/穿晶共存模式的形核。他的研究提供了对Ni-Ti合金在极端条件下行为的新见解。
本次学术报告分享会,全体参会成员通过基本素质、语言表达、演讲内容、综合印象四个方面对四位主讲人分别进行评分,通过评分排名最终确定莫才清同学荣获一等奖,吴限晔同学荣获二等奖、赖欣和陈一凡同学荣获三等奖。研究生辅导员成果垒老师出席此次活动并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她指出通过学术分享报告,大家充分展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希望各位同学能在互鉴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在博览探索中体现学科交融,在科研道路上发光发热。
本次学术分享会给在场的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了其他研究领域的进展,拓宽了不同学科同学的学术视野。通过研究生间的思想碰撞,参会者进一步增进了对其他领域的认识,并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作为祖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研究生青年应勇挑历史重任,不断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科研领域发展,为科研事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来源:材料与能源学院研究生会
供稿:陈香 李代坚
供图:郎华博
校审:蒙琪缘 杨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