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国家治理学院】国家治理学院举办治理高端论坛系列讲座

时间:2020-12-01 浏览量:[]次

11月20日上午9点,国家治理高端论坛在西南大学开讲。此次论坛由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主办,西南大学新文科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西南大学缙云论坛、国家治理学院新文科建设办公室协办。

论坛开幕式由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党委书记吴江教授主持,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和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吴江书记首先感谢专家学者对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的关心与支持。新成立的国家治理学院以哲学为基,社会学和公共管理为两翼打造新文科交叉融合示范学院。李旭锋书记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西南大学综合实力雄厚,社会学发展历史悠久,传承晏阳初、梁漱溟等老一辈社会学家的精神与情怀。立足西南,服务西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成立国家治理学院,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复合型人才。李旭峰书记感谢中国社会学会将202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举办地放在西南大学,并向专家学者隆重邀约,希望各位学界同仁继续关心、帮助西南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李培林教授致辞,他首先感谢西南大学将承办202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绘制了一张宏伟蓝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实现了民生福祉的快速提高,已经建成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最为深厚的社会基础,更需要社会学对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开展丰富的研究。

系列讲座一:国家治理与群学复兴

开幕式后,国家治理学院院长潘孝富教授宣布“国家治理高端论坛”开讲。第一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教授带来“国家治理与群学复兴”学术报告,景天魁教授从“合群、能群、善群、乐群”四个层次对国家治理进行了解读,并将“合群、能群、善群、乐群”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一一对应。国家治理,民族复兴,都需要群学,群学是中国社会繁盛强大的密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因性因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对首场讲座进行评议,他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尤为重要,是改变传统社会学体系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方法,实现路径在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价值,并通过社会学本土化实现价值向学术语言体系的转化。以此实现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挖掘传统群学的现代性。他借用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社会学学子就“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提出了殷切希望。

线下师生围绕讲座主题积极发言并与专家深入探讨。潘孝富院长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并鼓励师生积极探索景天魁教授所提出的理论视角,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助力。

系列讲座二: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

2020年11月20日下午3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教授莅临“国家治理高端论坛”开展“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讲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受邀评议。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院长潘孝富教授主持讲座,社会学系全体师生线下参加。

张翼教授围绕社会转型、社会风险、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展开。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出发,讨论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风险、快速城镇化的风险、收入差距加大的风险、扶贫的可持续风险。然后分析了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型到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影响变量,张翼教授认为社会转型伴随着社会风险的再生产,社会转型不是均质的转型过程,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张翼教授结合中国社会的特点,提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全面认识社会,激发以社会治理社会的持续再生力量。

杨宜勇教授在讨论评议环节阐述了社会治理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杨宜勇教授认为风险无处不在,随着社会发展,国家驾驭风险的能力也会提高,为防范重大风险,还需完善各种社会制度。

系列讲座三:城市中的空间与地点及其对城市社会治理的启示

2020年11月21日上午9点30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王天夫教授莅临“国家治理高端论坛”开展“城市中的空间与地点及其对城市社会治理的启示”讲座。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受邀评议。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院长潘孝富教授主持讲座,社会学系全体师生线下参加。

王天夫教授以空间与地点的概念作为起点,从韦伯关于空间的概念出发阐释了现代空间与地点的内涵与外延,并从经典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两个维度对空间、地点与城市三者进行了探讨。回归到现代城市治理如何利用空间,王天夫教授认为第一,从人跟地点的关系培养“恋地情节”,进而解决社会治理“搭便车”的难题,区分特定的人对特定事物关心程度,从而有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动员参与;第二,传统社区治理的边界在社区范围内,但是居民的活动空间分为“社区内”和“社区外”,从而产生协调成本,因此社区治理的对象应该以居民日常活动空间来界定;第三,找到有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相容性,让城市特定阶层的人群有实现生活诉求的空间;第四,对于特定人群的聚集点和区域,看到治理痛点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碰撞产生的城市活力,让城市包容性发展。

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受邀评议,他认为,空间研究成为社会学的热点原因在于诸多社会治理问题的产生都跟空间广泛联系。空间产生广义和狭义区分,广义空间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概念,具有哲学意义。现代的空间和传统的空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是心理认同还是我们自身的社会感受来说,空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会概念。王天夫教授的空间研究聚焦地点维度,更加微观。何健副院长与王天夫教授进行互动探讨,空间不仅蕴含静态镜像,同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王天夫教授总结到地点的伸缩性特征和地点移动的概念使得以地点作为解释概念更具有优势。

潘孝富院长总结,并对王天夫教授和陈阿江主任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国家治理高端论坛首期阶段三场讲座告一段落,三场讲座学术观点前沿新颖,师生广泛参与互动,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更是让师生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后期会继续邀请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话题,邀请学界师生持续关注。

国家治理学院研究生会供图/稿

分管老师审核:汪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