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23】5号文件(以下简称“国优计划”)精神及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国优计划”招生工作,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国优计划”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招生规模及专业
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本次校内“国优计划”研究生遴选,面向理学、工学门类硕士一年级学生,拟选拔30人。具体招生专业如下:
二、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二)乐教适教,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
(三)专业成绩优秀,科学素养高;
(四)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相关专业2025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五)应征得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同意;
(六)当前专业学习进展顺利,能够有效安排主修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学习。
三、申请报名
(一)申请时间
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经导师同意后,即日起11月3日前提交申请材料交至相应招生学院。
(二)申请材料
1.《2025年“国优计划”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申请表》(附件1);
2.本科阶段成绩单;
3.外语能力水平证明(如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雅思、托福、GMAT、GRE等);
4.其他证明材料(如公开发表的论文,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教育部认可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各类获奖证书)。
四、综合考核与名单确定
各招生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及对应培养要求,确定审核通过名单后,须于11月4日前将学院盖章的推荐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研究生院213室,电子版发送至:zyxwpy@swu.edu.cn。学校将围绕学生从教意愿、从教潜质、思政品质、专业素养等维度,组织专家开展统一考核,按择优原则确定录取名单。
五、西南大学“国优计划”项目简介
(一)培养目标
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不少于26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通过“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
(二)培养模式
“国优计划”研究生由各试点理工科学院管理,负责开展理工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实习实践、学位申请审核等工作。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国优计划”研究生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教育实践)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申请审核等工作。
1.课程学习
公共课及理工学科专业课程按“国优计划”研究生就读理工科专业现行的培养方案执行。“国优计划”研究生还需修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科学技术史等不少于26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国优计划”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
2.教育实践
“国优计划”研究生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后,需完成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具体开展时间由各试点理工科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定。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支教实践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教育实践学分。
3.导师组成
“国优计划”研究生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制:第一类为理工科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理工科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第二类为教师教育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教师教育学习研究和实践;第三类为教育实践导师,来自中小学,负责指导研究生完成教育实践。理工科导师为责任导师,各类导师应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指导“国优计划”研究生学习、研究与实践。
4.学位授予
“国优计划”研究生应先达到理学、工学学位授予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相应理学、工学硕士学位。在学期间修完26学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教育实践),达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要求,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毕业时同时可获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方案设计报告等都可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六、咨询方式
关于“国优计划”具体事宜可咨询以上招生学院联系电话。
学校联系人:李老师,023-68366638
附件:
1.西南大学2025年“国优计划”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申请表
2.学院2025年“国优计划”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推荐汇总表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2025年10月30日